1986(1986年华莱士问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)

1986年9月初,美国著名记者华莱士采访邓小平。

作为美国《60分钟》节目的主持人,华莱士以言语犀利,思维敏捷著称业内。

多年来,他采访的世界风云人物足有十多位之多,因此在美国采访界咖位极高,影响力极大。

采访邓小平的过程中,华莱士迅速展示了自己的老辣和犀利,率先提出了几个相当尖锐的问题,但都被邓公轻松化解。

见自己的几番试探无果,华莱士迅即抛出了一个自己精心准备的敏感话题: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?

在场的工作人员听了这句话,心里都不禁有些紧张——如果这个问题答不好,就会出大问题。

可是看惯了风雨的邓小平却不为所动,在他看来,这是一个展示我党对台统一态度的好机会。

于是邓小平耐心地答道:有三个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!

听完邓小平阐述的这三个原因后,华莱士对邓小平大为佩服。

而这三个原因,也一直支撑着我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!

那么,邓小平所提到的三个方面,具体指的是什么?

而这位采访多国政要都极出风头的华莱士,在采访邓小平之前都有着怎样的周密准备,邓公又以怎样的智慧将其化解?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接下来,让我们回顾这场精彩的世纪采访。

一 华莱士精心准备的“问题”

在1986年,一位名叫华莱士的记者,踏上了中国的土地。

最初的时候,华莱士来华采访,并没有采访中国领导人的计划。

可是踏上中国这片土地后,他感慨万千,改变了最初的想法,决定采访采访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领导人——邓小平,并向有关部分提交了申请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,邓小平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,1986年还曾被美国人印在《时代杂志》周刊的封面上。

华莱士在中国的见闻,让他对心目中这位总设计师极是好奇。

因此哪怕他原本对中国非常敌视,但还是在自己68岁高龄,热情地为采访邓小平做着大量的准备。

华莱士在美国是公认的语言犀利、令政客们头疼的狠角色,而在他采访过的政客中,也有许多响亮的名字:尼克松、里根、霍梅尼……

之所以能成为如此家喻户晓的名记者,与他采访前所做的大量准备是密不可分的。

华莱士曾亲口讲过,做好一次专访,要做大量的研究,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替代。

这一点他践行得非常彻底。比如他非常重视了解自己的采访对象,为了了解邓小平,他曾读了大量与他有关的书籍和简报,还曾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借了纪录片或录相带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通过这些影视录像,华莱士直观地感受到了邓小平是如何挺进大别山、如何指挥解放战争中的战斗、如何在各地视察……

除此之外,华莱士还会与见过邓小平的人交谈,了解他的性格特点。

在这复杂辛苦的研究探索之中,华莱士心中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的画像:刚毅、果敢、务实、富有智慧和头脑。

而了解邓小平只是他准备中的第一步,而第二步,就是提前准备好提问的问题。

华莱士的采访时间只有一个小时,可是他所做的准备,却是采访五十个小时的量。他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是,每次采访,必须准备三十到四十个问题。

而这三十到四十个问题,也不是直接想出来的。而是先想出一百个问题,再把他们浓缩到三四是十个,分成八九类,比如权力问题、贪腐问题等等。

最终,华莱士采访邓小平时,准备了五十个问题,但在一个多小时的访问时间中,光翻译就又占去一半的时间,因此真正问到的问题并不多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二 紫光阁的精彩对答

“我认为把中南海作为采访地点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”对于采访地点定在哪里,华莱士曾如此建议道。

在他看来,这是一次展示中国传统建筑和领导人办公场所的机会,相信在这样具体的景象中,大家对中国能有一个具体而微的印象。

华莱士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,于1986年9月2号,来到了中南海紫光阁,一睹这位东方神秘大国的总设计师的风采。

在紫光阁等了不多时,一位身穿黑色中山装的老人便步履从容地走了进来。

与华莱士的紧张激动不同的是,这位老人显得很沉着。

华莱士在杂志等材料中见过这张脸,所以很快便认出来这就是邓小平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他一生经历的大风大浪,非常人可比,还有什么事情能在这位半生戎马、饱经沧桑的老人心里掀起波澜呢?

这一瞬间,华莱士仿佛不仅仅看到了这位老人,而且还看到了他背后那个博大而开放的中国。

感受到这难以名状的魅力,华莱士主动迎上去握住了老人的手,并礼貌地笑道邓小平先生,您好。

邓小平没有什么架子,入了座后,拿起桌上的“熊猫香烟”,从中取出一根烟道:“我抽烟可以吧?”

华莱士常与大人物打交道,知道邓小平表面上在礼貌请求抽烟的许可,实际上在给他递来一个橄榄枝,拉近距离。所以华莱士也很配合地说可以,并问自己能否要一支。

这两句简短的对话,二人的对话便迅速拉近。于是华莱士道:“我把今天同您的交谈,看成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。因为采访象您这样的人物,我们记者不大容易得到专访的机会。”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听了这句话,邓小平只是微微一笑,淡然而稳重道:“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。”

邓小平何等样人,怎么会普普通通呢?不过这句话却不显得过度谦虚,反而很朴实。华莱士则依旧礼貌,客气地对邓小平道:“我希望我们在一起的一小时,对您是有趣的。”

而邓小平则依旧沉稳地讲道,他讲话比较随便,因为他讲的话都是真实的,国内不提倡讲空话。

寒暄过后,二人则快速进入了话题。华莱士依旧犀利,他上来没有问中美关系,而是抛出了中苏关系的内容——这些年来,中苏这样的社会主义主要国家,关系不是很好。

华莱士的问题虽然指向中苏,但实际上与美国关系甚大,因为在当时,中、美、苏三国的三角关系一直备受世界的关注。

而邓小平果然回答得简单明确:如果戈尔巴乔夫愿意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,那他就愿意同戈尔巴乔夫见面谈一谈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这句话算是承认了,中苏之间的确有些嫌隙。

华莱士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,立刻犀利地追问:看来中国与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关系,还不如跟资本主义美国的关系好,这是为何?

这句话非常讽刺,尤其在冷战期间,“社会主义”和“资本主义”几乎是各国之间区分敌友的标识,往严重了说,中国与美国走得还没有与苏联近,甚至可以被污蔑为对“社会主义”阵营的背叛。

可是这个问题在邓小平面前,似乎并不难回答。他明确告诉华莱士,中国看待国与国之间的关系,不是以社会制度区分的,而是看两国关系的具体情况,中美关系是看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,中苏关系是看中国和苏联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。

这个回答十分务实,让华莱士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中国面对国际关系时实事求是的态度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不过华莱士此行的重点自然不是采访邓小平对中苏关系的态度,因此他从邓小平口中得到“中苏关系的主要障碍是越南入侵柬埔寨”后,便聊了两句闲篇,转过话头问邓小平,那么中美之间是否有比较大的分歧?

邓小平坦诚道,有的,而且中美关系的障碍,就是台湾问题。

这个回答有些出乎华莱士的意料,台湾问题本是他提前准备好,打算主动采访邓小平的,没想到邓小平回答时便直接指向台湾。

不仅如此,邓小平还提出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所作所为——美国说自己“不介入”,但历来都是喜欢介入的,比如卡特执政的后期,国会便出台了《与台湾关系法》,对中美关系是一种伤害。

既然邓小平主动提到了台湾问题,竟然比自己还要直接,华莱士便明白,看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,早已对台湾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既然如此,华莱士直接就着邓小平的话问道:“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?”

三 两岸有必要统一的三大原因

早在八十年代初,邓小平就曾明确提出,祖国统一是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之一,香港回归、澳门回归、台湾回归都是邓小平心心念念的大事。

此刻华莱士问起这个问题,正好戳到了邓小平的心坎,他早就想要让世界了解到,中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。

于是邓小平吸了一口烟,向华莱士提出了三条原因,两条是必要性,一条是可行性。

第一个原因,是民族感情问题。邓小平提到,凡是炎黄子孙,都希望祖国能够完成统一。

这句话字字千钧,直击我们的民族血液。要知道早在三国时,东吴就曾派上万名将士抵达台湾岛,此后台湾便与大陆交流越来越密切,越来越频繁,直到元朝时,朝廷更是在台湾设立了“澎湖巡抚司”,管理台湾民政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郑成功收复台湾

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,我们也都耳熟能详。在这千年之中,台湾人民的血液逐步与大陆融合,两岸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,二者只有短暂的分离,长久而言则是一衣带水的亲人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哪怕日军占领了台湾,甚至企图用“皇化运动”同化台湾人,都没有成功。

因此两岸分裂,是违背民族意志的。

那么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?

邓小平的回答也一针见血——“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,台湾作为中国的领土是没有保障的,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了去。”

没错,只有台湾和大陆统一,台湾才真正融入“中国”这个大整体,理所应当地得到一个大一统国家所能给到的一切庇护,真正维持中国的领土完整,让台湾不会轻易被别人拿去。

相反,假如台湾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,那么台湾就很容易被有心者利用,反而成为其他国家扼制中国的工具,甚至被他国夺走。这一点,是经过历史的验证的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“一国两制”

而第三个原因呢?

邓小平则从可行性出发,提出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“一国两制”,这一点不但是中国对待台湾的态度,也是中国对待香港和澳门的态度,而且香港和澳门在后来的回归都证明了“一国两制”的正确性。

不过在当时,“一国两制”还是一个颇具创造力的新构想,世界对此还存在着一些质疑和不解,因此邓小平便借着这次机会告诉大家:大陆搞大陆的社会主义,台湾搞台湾的资本主义,台湾即便与大陆统一,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也不会改变。

至于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差异,则根本不是问题。

从国民平均收入来讲,大陆与台湾的差距正不断在缩小,大陆的资源非常丰富,很快就会被开发出来。

而单从国民平均收入看,也并不是很全面,因为大陆从整体力量而言,是强于台湾的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中国台湾省

因此台湾人民非但不需要担忧台湾回归引起问题,反而可以从台湾回归中获得大陆的资源和帮助。

这就是邓小平给出的三个原因,高瞻远瞩,精确缜密。

因此在这个采访播出之后,世界范围内迅速掀起了“邓小平热”,全世界都在这档节目中认识到了邓小平,也认识到了中国真实而有魅力的样子。

与此同时,这档节目也让台湾同胞与大陆统一的心更加急切,他们都热切盼望着与大陆的亲人团圆,两岸的民族团圆。

而台湾与大陆统一的实质性进展,却进展缓慢,这一问题的根本,还在于中美关系,可以说,统一台湾,绕不开美国这个大问题。

四 华莱士访问邓小平的影响

台湾本身并不大,可是其战略地位却相当重要,不仅仅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那么简单。

台湾在大陆和太平洋之间是一个缓冲带,对于应对来自太平洋的威胁有着重要的意义;而从交通上而言,台湾也连接着南北海路,是近海交通线的屏障。

然而自解放战争国民党战败,退守到了台湾之后,台湾便没有了大陆的根基,反而因为国民党对美国的依附,导致台湾成为了美国“永不沉没的航母”,反而让台湾变成了美国遏制大陆的利器。

而中美关系,也因为这个原因,很难真正冰释前嫌。要说中美为何会如此对立,不得不提到当年的冷战。

当时世界上有两大对立的阵营,一者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,另一者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,双方以意识形态为主轴划分敌我,互相之间明争暗斗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身处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也受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排挤,美国的媒体机构多年来也将中国描绘成“虎狼”。

可以说,那时的媒体机构在形容中国上,只是在执行“口水仗”这一功能,在客观呈现上实在差之甚远,因此美国人的眼睛也被蒙蔽,将中国看成一个“神秘、遥远的国度”,是与他们水火不容的敌人。

不过自六十年代以来,这种以意识形态划分阵营的思维逐渐发生了改变。

因为这时候,中国和美国同时感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威胁,两国都意识到,以意识形态划分阵营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对利益的诉求。

于是两国的目光同时瞄准了利益,而非意识形态,从而在1971年寻求“破冰”,在1972年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,而在1979年,两国则正式完成了建交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而在媒体上,中国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扭转,美国民众也对中国有了更加积极的印象。

当然,虽然中美两国在两大阵营的对峙中选择了握手,可是中美之间还横亘着一个问题——台湾问题。

这个敏感的问题只要不解决,两国实质性的分歧仍然存在。

在台湾问题上,美国并非没有让步,可是其让步的幅度是非常有限的。

中美建交后,美国的确以法律的形式简化了台湾问题的处理方式,但对于中国的期望而言,还远远不够。

而恰巧在此时,美国在与苏联的博弈中逐渐占到了上风,因此不愿意向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“妥协”,反而认为中国应该“变色”。

1986年华莱士问:台湾有何必要同大陆统一?邓公耐心说出3个原因

不难想象,台湾问题在这个背景下自然难有进展,哪怕中国数次强调台湾问题的解决原则和方案,成效也不尽人意,美国更是我行我素,将此前与中国在《中美联合公报》中达成的共识抛诸脑后。

当时中美关系的混沌且敏感,很大程度上便受到了美国对台湾态度的影响。

所以台湾问题,中美关系是关键,而推动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,则是媒体。

冷战期间,美国的媒体在描绘中国时更倾向于“口水仗”,从而让中国在美国人的心里被妖魔化了。

而这样的中国形象如果一直不改变,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便极其不利。

毕竟两个国家的交往,其实也是两国人民的交往。

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,华莱士访华,以及邓小平的机智应答,是振聋发聩,以及影响深远的。

编辑:小仙

责编:林画

发布于 2022-12-10 11:12:07
收藏
分享
海报
404
上一篇:银河电子股票最新消息股价(银河电子大幅下调员工持股计划考核指标 实际盈利不足千万或便可达标) 下一篇:日元汇率走势图(日元汇率波动为何如此大)
目录